-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79
- 精华
- 0
- 帖子
- 167
 
升级   93%
|
◎如果以政治体系为着眼点划分中国历史时期,我认为大抵能够这么分:
封建社会建立在分封制上,何谓分封?在中国,是王封诸侯,诸侯封大夫,大夫封士;在欧洲,是王封侯,侯封武士。分封既封爵位,又封土地,且受封者在封疆内拥有全权管理权,上级统治者不干预下级封政。这既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困窘、诸侯日渐坐大的原因,也是西欧民主政治能发萌的起因――诸侯占有足够的实力对君王的统治进行制衡。
-------------------------------------------------
追寻从未间断的中国文化 新中国考古学发展
2009年08月07日 15:59 起源:国民日报 李伯谦
我以为,假如没有产生奴隶的轨制性保障,仅仅依附偶发的战斗和抢夺,是无奈保障一个阶层的充足发育并构成社会基本劳能源的。
大陆国度跟岛国的这种差别,可能跟资源占领能力不同有关。岛国偏居孤岛,可供调配的人力跟资源有限,限度了王权扩大的才能。
2、酋邦时期。夏、商时期,各方国自生自长,方国由部族独立发展而来,并在一定区域内形成区域霸主主导格式。夏商名朝,实为文化占上风的区域霸主罢了,且并不稳定。
1、原始时期。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考古学的新时期。60年来,中国考古学发展敏捷、播种宏大,产生了很多重大发现,获得了丰富研究成果。
发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一系列重要遗迹,建立了考古学分期标尺,理清了其发展谱系,证实从古至今中国文化的发展是一脉相承、未曾间断的对旧石器时代,从前我们只晓得北京猿人、山顶洞人、河套人,而现在又发现了元谋人、蓝田人、和县人、南京人等旧石器时代人类化石标本近百种、遗址数百处,时代涵盖早、中、晚各期,根本勾勒出了从竖立人到现代人及其文化的发展演化脉络。这些主要发现,奠定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学研究在世界学术界的位置。只有研究与人类起源发展有关的问题,就不能疏忽这些资料,不能忽视中国这块土地。
对于新石器时代,过去我们只知道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等,而如今又发现了神仙洞文化、裴李岗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等,遗址简直遍布全国各个省区。其中,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文化、新石器时代早中晚期的文化到铜石并用时代的文化,包罗万象。建立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文明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而迷信的基础。
◎刚在网上看了央视《大家》栏目对考古名家张忠培先生的专访,意本地发现张先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跟我相似,但叫法不同。张先生的是:
读史杂记一(2009-07-15 01:25:27) 标签:杂谈 分类:历史
2、王国时期。夏商周时期,王权高于神权,同一文化内形成同一政权。尧、舜、禹属统一文化,但各有所属方国,为了治水、战役公共事务需要,各方国结合并设立了一个相称于现在的“联合国秘书长”的最高职务。尧、舜、禹彼此禅让的,正是这个“秘书长”的职务,而非自己领有的方国。
(责任编纂:单晓冰
可见封建社会,中国是阅历过的,但止于战国。把秦始皇之后的中国称为封建社会,不是中国史学界一种拿来主义的惰性,就是话语能力的损失。
对于青铜器时代,过去我们只知道安阳小屯殷墟、益都苏阜屯、宝鸡斗鸡台等为数未几的重要商周遗址,而如今又科学勘探和发掘了夏时期的偃师二里头、商时期的郑州商城和广汉三星堆以及西周时期的岐山周公庙、洛阳北窑、北京房山琉璃河、曲沃曲村等众多青铜器时代遗址。建立了中国青铜器时代比拟齐备的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基本澄清了各文化的源流及其关系,为重建中?上古史筹备了前提。
提出了中?文明本土起源说和中国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模式
中国文明本土起源说,是建立在从旧石器时代经新石器时代直到青铜器时代乃至以后文化的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随着文化不断发展,文明因素逐步孕育,当文明因素积累到一定阶段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建立国家,进入文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中国本土文化一直是主流,在此基础上出生的中华文明天然是本土起源的。
文明起源于本土,并不即是说文明的来源只有一个源头。中领土地广阔,地舆环境庞杂,文明传统多样。比方新石器文化,依据文化渊源、特点、发展途径的不同,分为以长城地带为重心的北方地域,以晋、陕、豫三省接邻地区为中央的中原地区,以洞庭湖及其邻境地区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地区,以山东及其邻境地区为中央的黄河下游地区,以江浙(太湖流域)及其邻地步区为中心的长江下游地区,以鄱阳湖―珠江三角洲一线为主轴的南方地区六大区系。跟着成都平原宝墩文化及其城址群的发明,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及其邻境地区也应当是一个绝对独立的区系。每个区系都有相对独破的文化传统,各自孕育发生出文化因素。因而,咱们认同中国文明起源的多元说。
固然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但其发展的趋势是逐渐走向一体的。在大概距今5300年前后,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及稍后的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先后出现了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所谓“古?”的政治实体。但在其进一步发展中,却各自取舍了不同的道路。这其中,一开始就走上以军权和王权联合为基础并凸起王权的“仰韶古国”,因其客观上防止了以神权为中心的“红山古国”、“良渚古国”模式对社会财产的极度耗费,从而增进了社会畸形发展,不仅怀才不遇,走在其余地区文明的前头,而且由仰韶而龙山、由龙山而二里头,连绵不绝,越来越强,使中原地区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中心与核心,并通过各种道路从诸文化中吸取进步养分,重组、融合为一体。多元一体模式,是对中国文明化过程最简练、最清晰、最正确的概括。
经由60年研究,中国古代?家状态演进分为古国―方国―帝国三阶段说匆匆成为学术界的主流意识
文明、国家,都是发展的概念。当生产力发展到必定水平、社会开端涌现保持人类基础生涯之外的残余出产品的时候,文明因素便应运而生;当文明因素发展积聚到一定程度,社会开始分层,阶级开始造成,国家开始呈现。
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国家,考古学界称为“古国”,大体处在距今5500年至距今4500年这个阶段。在中国古代典籍中,这个阶段被称为“万国”,又叫“万邦”,相当于古史传说五帝中的黄帝、颛顼、帝喾时代。古国不同于部落。古国是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固的、独立的政治实体,个别以崇尚神权为特征,是神权国家,这在“红山古国”、“良渚古国”中表示得最为充分。
从距今大约4500年开始,由古国阶段逐步发展到“方国”阶段。方国的范畴普通要大于古国。方国已是王权国家,神权正常已降至次要地位,社会基本结构虽然像以前一样仍靠血统关系维系,但“国土”概念已开始萌发。方国阶段从距今大约450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大体相当于古史传说中的尧、舜和夏、商、周三代。这一时期,以王权为核心的礼制不断发展与完备,礼制成为保护商周社会秩序、保障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制度。这也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特点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帝国时代开始,直到公元1911年孙中山引导的辛亥革命颠覆清朝帝制,帝国时代方告停止。帝国制度的核心是中央集权。
以考古发现为基础,通过整合考古材料和文献材料,中国考古学界提出了有充分根据的更为可托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
以汉朝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构建而成的“三皇五帝夏商周”古史体系,多少千年来堪称积重难返。上世纪20年代初崛起了“古史辨”思潮,对旧的古史体系进行了彻底的损坏。于是,走考古学之路重建中国上古史,便成为中国考古学研究责无旁贷的义务。
从1928年河南安阳小屯殷墟的发掘开始,至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发掘工作共进行了15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考古工作恢复,殷墟发掘又得以继承进行,接踵发现了宫殿建造基址、商王陵墓、甲骨文、青铜器、玉器以及铸铜、制骨等手产业作坊址。这些确实材料证明了此地是商朝最后一个都城殷墟所在地。而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郑州商城的发现和研究,则又证明郑州商城是商朝开国之君商汤所建的亳都,从而将商朝的存在由传说史变成了信史。
据史籍记录,商朝之前还有一个夏朝。夏朝毕竟存在不存在?郑州商城的发现与挖掘,揭开了寻找商朝之前史迹的序幕。1959年开始,对偃师二里头、山西夏县东下冯等遗址进行了发掘研究。学者们认为,二里头文化遗址可能是夏代最后的王――桀的都城斟寻所在地。1983年偃师商城发现当前,学术界将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和偃师二里头遗址三者综合研究得出论断,二里头遗址为夏都斟寻,郑州商城为商汤始建之亳,偃师商城为商汤灭夏后监督夏遗民所建西亳。这是夏代考古的重大冲破。
为了重建中国上古史,上世纪30年代,缭绕周秦文化起源而进行的发掘工作就已开展。经过70多年的尽力,迄今已发掘周原、丰镐、成周、周公采邑以及齐、鲁、滕、薛、虢、应、燕、晋、芮、邢、郑、蔡、秦、楚、徐、黄、钟离、吴、越等宗周和封国的都邑或墓葬古迹,基本理清了各自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揭示了其社会结构、礼制、文化的面孔。
在确立以夏、商、周为核心的中国上古史基本框架基础上,“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历谱推定、文献梳理、考古与碳十四测定等课题研究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了夏商周年表。尽管这个年表还有不够精准之处,但它的提出究竟标记着中国的上古史已不是扑朔迷离的传说而是可信的历史了。
经济技巧范畴考古始终在中国考古学界据有重要地位,展现出中国古代高明的文明结果
社会提高的基本动力在于经济技术的发展。60年来,中国考古学既未局限于艺术史考古,也未单纯着重于社会政治构造的研究,在其发展过程中经济技术领域考古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在农业考古方面,确认了中国不仅是粟作农业的起源地,同时也是世界稻作农业起源地之一。在冶金考古方面,仰韶文化西安半坡和姜寨遗址发现有黄铜器,龙山时代河南、山西、山东等省区发现有红铜器,夏代开始青铜器的发现已几乎遍布黄河、长江及北方宽大地区,证明中国是世界上青铜文化发展程度高而且又有自己特色的地区;商代发现有陨铁,西周晚期发现有块炼铁,年龄发现有铸铁,证明中国是创造铸铁最早的国家。在陶瓷考古方面,江西万年仙人洞、河北徐水南庄等处陶片的发现,证明中国是世界上发现陶器较早的地区之一;而早大公元前2000年前原始瓷器的出土和西周烧制原始瓷窑址的发现,则以更充分的根据证实了中国确实是瓷器的家乡。除此之外,在制漆、织染、造纸、机械等领域,考古发现的陈迹、遗物也都从不同侧面、不同程度上反应了中国对世界文明作出的奉献。
考古发现与研究证明,中国古代文化具备宽阔襟怀胸襟,善于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华
中国文化、文明的发展不是在关闭环境中孤立进行的,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存在着文化的交换,既有对外的传布影响,也有对外来文化的鉴戒和接收。考古发现与研讨证明,作为典范事例的佛教及佛教造像艺术的东传及其汉化进程,活泼地表明中国古代文化不是排外的文化,它存在广阔襟怀,擅长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精髓,通过融会重组一直强大发展,以求生生不息。
作者手刺
李伯谦: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学、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出任“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名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专家组副组长。2000年至2003年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重要负责人。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明和夏商周考古研究。
奴隶社会的说法更有点不着边际。典籍中有哪个朝代被指称以奴隶为基本生产劳动力了?考古发现的殉人身份就确定是奴隶?
对分封制给王权带来的冲击,地理地位不同的国家采用了不同的解决计划,终极导致了截然不同的成果。大陆国家千方百计革除分封权势,最终形成皇权的专制统治,中国和法国是代表。在中国,秦始皇撤封国建郡县,经汉初的短暂回潮,于汉武帝时代完整确立皇权专制统治。由此,一个强盛的帝国体系因失掉了制度性保障而拉开序幕,稳定连续了数千年。法国则在路易十四时代到达了王权专制统治的颠峰。
岛国则抉择了让步。英国引入了王权与诸侯的制度化协商机制,孕育了另一个巨大的时代,古代民主政治由此发萌。日本则反复着镰仓幕府以来的老故事,年复一年地持续着分封,没有任何转变。但这恐怕也是日本能在东亚率先导入民主政体,从而走向富强的制度性条件,只管这种导入一度误入歧途。
1、古国时期。方国林立的时期,王权和神权并行。龙山文化材料不足,尚不足以阐明国家产生,但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已经进入国家时期。不同地点的良渚文化遗址,其随葬品的数目和种类证明了这一点:一般遗址以陶器和少量玉器为主,低等级遗址很少随葬品,最高等的反山遗址,光一座泉台就出土了600多件玉器,其中有代表王权的玉钺和代表神权的玉琮。出土玉钺和玉琮的遗址不止一处,这只是解释同一文化下建立了多个政权,并不能否认国家的存在。画外音:尔后新发现的大规模良渚文化遗址,证实了张先生当年的推断是准确的。
4、帝国时代。秦汉至清。世袭皇权,郡县分级治理。对于帝国时期,张先生并不讲透,俺本人上边那段也没讲透,弥补一下:郡县分级管理,只是王朝时期的一个方面,而帝国作为一个系统,是以税、贡为中心建立起来的。税面向的是郡县,贡针对的是属国。恰是因为属国的存在,帝国才成为一个体制。而树立帝国的实践雏形,就是先秦时期的五服制。
5、党政时期。民国至今。
◎历史课本把之前的人类社会发展时期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这显然跟中国的实际情形不符。
张先生虽然把周朝也纳入了王国时期,由于称王而非称帝,但侧重说明,周时期的特征是文化多元,政治一统。并采取了与夏商不同的统治伎俩,即分封,而且是将诸侯分封到了不同文化的地区之内。
3、封建时期。周,分封诸侯为主导。
4、王朝时期。秦至清,也是皇权独裁统治时期。须要指出的是,王朝跟国家是两个概念,当代国人往往把二者一概而论,将前者等同于现代中国的历史存在,很少加以辨别。如果一定要类比,中国的古代王朝,相称于当初所谓的帝国。帝国事一个体系,中心王朝只是帝国的核心局部;现代国家则是单一的,范围小得多。与西方古代帝国比拟,中国在王朝时期取得了西方帝国所不具备的传统认可,其影响之深远,在当代国际关联中仍时有回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