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陵县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东与桃源、安化为邻,南接溆浦、辰溪,西连古丈、泸溪,北与张家界接壤,素有“湘西门户”、“南天锁钥”之称。总面积5852平方公里,是全省地区面积最大的县。全县辖23个乡镇, 沅江 ,有汉、苗、土家、回、白等25个民族,人口65万。 沅陵历史长久。新石器时期,原始人就在这一带繁殖;夏、商、周时,少数民族在此生息,史称“南蛮”。秦始皇同一中国后,置沅陵为黔中郡郡治。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置沅陵县,迄今两千多年。秦汉当前,沅陵历为州、路、府、道、省府、行署、专署治所。 沅陵...
沅江市区号:0737 沅江市邮编:413100 沅江市始建于南朝梁武帝一般三年(522年),素有药山、安泰、乔江之称,有1500多年光辉历史, 沂源 。早在5000多年前,现境内漉湖等地已构成原始村落,到青铜器时期,莲子塘一带聚居村落已相称密集。年龄战国时代, 沂水 ,沅江成为了湘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新中国成立当前,特殊是改造开放以来,县域经济迅猛发展,综合权势明显加强,1988年撤县建市, 沂南 。 “洞庭天下水”,沅江市地处八百里洞庭腹地,位于湖南省北部,益阳市东北部,以沅水归宿之地而得名。东北与岳阳...
县国民政府驻南麻镇,邮编:256100。代码:370323。区号:0533。拼音:Yiyuan Xian。沂源县地处鲁中山区腹地,沂蒙山区西北部边沿,淄博市最南端,位于淄博、泰安、莱芜、临沂、潍坊5个地级市的联合部,因是山东第一大河--800里沂河的发祥地而得名,是山东省均匀海拔最高的县。1944年建县,原属临沂地域(现临沂市)管辖,1990年划归淄博市。县域货色长55.6公里,南北宽52.2公里,总面积1636平方公里,辖6镇7乡。 沂源是典范的纯山区。山多地少,人均9分田3亩山。全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沂水县位于鲁中南地区,现辖19个乡镇,1042个行政村,110.83万人,总面积2434.8平方公里,在山东省县级区划面积中居第二位。 沂水县历史长久,是著名的革命老区。秦代即在此置县,隋开皇16年(公元596年)因沂河过境而定名,迄今已1400多年。沂水县是革命老依据地重心县之一,“红嫂”的家乡,《民众日报》创刊地,沂蒙精力发祥地之一。战斗年代,陈毅、罗荣桓、徐向前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指挥过战役, 沂南 。 沂水县境内资源丰硕,开发潜力宏大。水资源丰富,素有“百库千塘”之称,全县有水资源8.16亿立方...
县国民政府驻界湖镇,邮编:276300。代码:371321。区号:0539, 沁阳 。拼音:Yinan Xian。 沂南县古称阳都,是三国时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的出生地,也是唐代有名政治家、书法家颜真卿的祖居地。史载:“阳都,临沂之上游,英贤辈出,烟水之胜,轶于江南”。全县总面积1774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980个行政村,90万人口, 沁源 。 革命战斗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依据地的核心,被誉为 山东的“小延安”。1940年8月,山东省人民政府的前身—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就诞生在沂南古镇青驼...
沁阳市概况沁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北依太行,南眺黄河,西邻能源大省山西。面积623.5平方公里,辖3乡6镇4个办事处329个行政村,人口47.7万。 沁阳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 沁阳是一座蓬勃发展的新型工业城。境内有铝、铁、铝钒土等20多种矿产资源,属河南省矿藏密集地带之一;有沁河、丹河等5条河流和两座中型水库,是华北地域难得的富水区;有30余平方公里山前荒坡地,合适摆放大型工业名目,已建成焦作市级产业会聚区——沁北工业区。沁阳是晋煤外运咽喉要道和重要煤炭集散地,紧临国家沁北电厂和小浪底工程,充裕的资...
沁源县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东南,长治市西北部。东邻沁县,南接屯留、安泽、古县,西连灵石、霍县, 沁水 ,北靠平遥、介休。地理坐标在东经111058′30″~112032′30″,北纬36020′20″~3700′42″,全境货色宽45公里,南北长74公里,土地总面积2554平方公里,辖5镇9乡,总人口16万,西汉置谷远县,西晋末废。北魏建义元年置沁源县,隋、唐两朝曾二度设沁州于此,隋至元代北部曾改为绵上县。1941年初,分设为沁源、绵上两县。1946年初,又合并为沁源县。1958年并入沁县,1960...
沁水县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城市西北部,中条山东北,黄河支流沁河中游。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连接处,西临翼城县, 沁县 ,东连高平市、泽州县,北和浮山、安泽、长子县交界,南与垣曲、阳城县搭界,总面积2676.6平方公里。地舆坐标为北纬35°24′-36°04′,东径115°55′-112°47′。县境四处环山、东至老马岭、岳神山与高平、晋城市泽州县为邻;西至东坞岭与翼城县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与阳城、垣曲县接壤, 汾阳 ;北至香山岭、关帝岭、宇峻山与浮山、安泽、宗子县毗连。全县货色长约150千米,南北宽...
沁县地处省东南部,长治市北部,素有上党“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1297平方公里,辖6镇7乡、306个行政村,总人口17.2万是革命老区。 沁县历史长久,自古即为人文荟萃之邑,中央辖治之所,有着“文化之乡”的美誉,是文化古县之一。沁县古称铜革是,建制于公元前593年,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春秋时为晋国羊舌氏食邑,西汉置铜革是县,隋属沁州所辖,唐归路州,宋、元为沁州治所,明、清为沁州,民国元年改沁州为沁县至今。 境内有省级文物4处,县级文物18处。县城二郎山,建有我国目前最大的民间北魏石刻摆设馆,馆内藏有北...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晋中盆地西缘,西倚吕梁山,东濒汾河水,地理地位优胜、交通便捷,距省城太原108公里,是驰誉中外的汾酒、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之家乡。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现辖9镇3乡2个街道,289个行政村,15个居委会, 汾西 ,总人口42万人。2008年,实现生产总值74.5亿元,财政总收入20.1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安排收入10738元,农夫人均纯收入4890元,市域经济实力进入全省20强。 汾阳市历史长久。始建于年龄初期,为瓜衍县,属并州。战国属赵, 汶川 ,为兹氏县。唐肃宗上元元年改称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