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赶紧注册吧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8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西安街道名称的来历 [复制链接]

注意:1、各网友务必提高交友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参加非天府交友网官方举办的见面交友活动,以防酒托,饭托或引发其他危险;请详细阅读《天府交友网服务条款》和《免责申明》!

Rank: 3Rank: 3

升级  67.6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4 01:56:4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差市
  因此地领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宋、金时这一代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
东仓门
  咸宁长安两县续志曰‘敬禄仓在通化坊,俗称为东仓’。敬禄仓是专为供应满人贵族粮饷用度的什物仓库。此街因在仓门前而得名。
五味什字
  为货色横街,东起南院门,西至五星街,长290米。明、清两代直至民国初年这里药业会集,曾有藻露堂、树仁堂、万年堂等多家中药店。此街以我国中药分甘、辛、酸、苦、咸五味而得名。1966年改名为五星街中段,1972年恢还原名。
下马陵
  在今西安城内和平门处,汉代大儒董仲舒的陵墓位于此地。汉武帝时,所有文武百官每经过此处都要下马,故名。今西安人到此均以注视礼以示对这位大儒的尊重。
索罗巷
  位于东关南部,北起长乐坊,西至更新街。唐代位于兴庆宫内,相传以唐天宝年间兴庆宫内有一娑罗树园而得名。明代称娑罗巷,清末改为今名。
位于西门里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西口,长157米。因巷南口有贡院牌楼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反帝巷,1972年恢恢复名。之东,习称东县,所以该街取名东县。
牌楼巷
新城广场
  为于市核心偏北。原为唐长安皇城东北隅,宋为京兆府城东北隅。元为中心驻地方监察机构台察院,明改建为秦王府。明末为李自成的顺王府。清出改为八旗校场。1926年庆贺西安解围改称红城。1950年南部辟为广场,连续至今。
案板街
  元代称南巷。清顺治年间因有售案板店铺而改名至今。
三学街
  位于文昌门内西侧之南。东起柏树林西至书院门。唐代这一带为太庙,唐末太学迁至此。前院为孔庙,门前数株古槐为当时所栽。宋金时唐太学改为京兆府学,此街名南城巷。元代府学和治理测验的机构贡院及管理人事的机构提举司相邻,表明府学明白的目地性。县学是县级学府,始于宋金。明代前长安县学在西关,明洪武三年移往西大街县衙西侧,万历九年移于府学西侧,今县坡巷,明成化七年移府学东侧。后来门前构成三条南北小街,称为府学巷,长安学巷,咸宁学巷。此街因北侧有此三学,改称三学街。唐代的孔庙即当初的碑林。
冰窖巷
  由于明代秦藩王宫跟清代满族官僚夏季藏冰的处所而得名。冰窖就是在地面发掘不深的沟道,冬季凿冰储入,四周铺垫锯木等隔热物资,以备夏季取冰消暑。

青年路
  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西北三路,分东、西两段。原西段叫九府街,因明初秦王朱?第九子府第在此而名九府街。原东段叫梁府街,因清顺治年间武进士梁化凤府第在此街而称梁府街。1947年,九府街与梁府街因三民主义青年团陕西支部设在梁府街公字5号而统改名为青年路。
窦府巷
  相传,隋定洲总管府神公窦毅居此,他的女儿窦氏才貌驰名。窦毅曾依据女儿的志愿在府门前画了一只孔雀,出榜说,谁能在百步之外射中孔雀眼睛,他的女儿就嫁给谁。这一天,李渊途经这里,搭箭一试,两箭具中孔雀双目,于是李渊便在窦府成亲。
红埠街
  为东西横街,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长384米。其得名似与唐代宫城城墙为红色有关,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侧,为南北巷,西起早慈巷,北至新寺巷,长424米。因西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发奋巷,1972年恢复原名。

教场门
  为东西横街,东起红埠街西口,西至劳务巷南口,长325米。清初沿明代教场建有抚标教场(抚标:清代称巡抚所直辖的绿营兵为抚标;教场:操练和校阅部队的场地),故名教场门。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1972年恢复原名。
桥梓口
  为南北纵街,北起西大街西段,南至含光街,长200米。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沿唐清明渠(为唐皇城、宫城供水的渠道)故道分出的通济渠由西门南侧入城,再沿西大街南缘筑暗渠至钟楼东,远至北院门巡抚衙门。沿渠十户一口井,供居民食用。在此街北口分一渠,经洒金桥到莲花池,渠经西大街有桥,故名桥梓口。原以西大街分南北桥梓口,北桥梓口清末改为大麦市街,南桥梓口遂简称为桥梓口。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南段,1972年恢复原名。
南新街
  明为秦王府南门端礼门至萧墙南门端履门的大街。北端王府门两侧城墙尚存而左右原有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所铸铜狮一对。明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据西安此处为顺王府前门。1645年清军占领西安将顺王府拆毁。原秦藩故府贵妃太湖石移出,今在革命公园南门内,门前铜狮则移往城隍庙前,今碑林博物馆,原府第毁为八旗校场。1927年因而街在新城以南改为今名。
南大街
  钟楼至永宁门,长670米,宽60米。最初为隋唐皇城安上门街。当时宽90米,两侧栽植槐树,并砌水沟。因南端有皇城南墙东门安上门故名。路两侧有尚书省六部衙署,门内东侧有斗鸡场,今演变为大吉厂巷,宋之问有‘日晚斗鸡场,经由狭斜看’句。今大吉厂古乐社仍传播着唐代的鼓乐。宋至元仍称安上街。明初改筑南门,朱元璋钦定永宁门,意为南方永远安定,为示不必出兵之心故今永宁门瓮城外墙无正门。此街也就称南门大街。明清时是西安最繁荣的大街之一。清中期每遇雨积水成河,人不能过,戏称滴水河。民国初年改称南大街至今。
位于今儿童公园东墙外,南起西举院巷东口,北至香米园南巷,长409米。因靠“贡院”考场,为预防越墙舞弊,在院墙头插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1917年雅化为早慈巷,1966年曾改名为强盛巷,1972年恢复原名。开辟与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当时西侧是贡院,是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为避免越墙舞弊,在周围墙原头蓬满枣刺而得名枣刺巷,后雅化为早慈巷。
东举街院巷
马厂子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南至东县门接东仓门。唐代,京兆驿站是全国最大的公文邮件和官旅护送机构。街南端所对市第八中学院内,尚有唐代所刻青石马槽。唐代当前至明清,经千余年,京兆驿名称不改,仍为中国西部最大驿站。此街两侧为驿站喂马处,故称马厂子。
东起东厅门,西至南大街,长890米。此街宋代时称菜市,金时称草场。明时这里成为府城的木头市、枋板市,故更名为木头市。明末,因其与聚居木器作坊的西木头市绝对,改称为东木头市。
洒金桥
  为南北纵街,南起大麦市街北口,北至莲湖路中段的老关庙什字正南,长800米。在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改为洒金桥。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北马道巷
  为南北纵街,位于西门内盘道北侧,南起西门盘道,北至莲湖路,长979米。明代困巷内中部有一上城墙的坡道名为马道,相对南马道巷而得名北马道巷。1966年曾改名为同盟巷,1972年将玉祥门以南恢复为北马道巷,北部仍称为联盟巷。门。11、二府街位于北大街中段西侧,为东西横街。东起北大街,西至红埠街,长381米。因明初秦王朱?次子的府第在此而得名。清代驻陕西地方审判、检察两厅。1966年曾改名为红卫街东段,1972年恢复原名。
竹笆市
  为南北纵街,位于西大街鼓楼什字南端,南起南院门,北至西大街,长417米。明代此地商市集中,有瓷器市、鞭子市、竹笆市、书店、金店等,而以交易竹器最具范围,故名竹笆市。1966年曾改名为革命街,1972年恢复原名。
东厅门
炭市街
  清中叶西安生涯供热由南山薪木改变为北山煤炭。当时只是一个堆放煤炭的无名小街。后因商而申明大振并得名炭市街。1927年拓宽。解放前为干果海味市场。现多为副食物。1989年建门牌楼。
位于今儿童公园北侧,东起早慈巷南口,西至牌楼巷北口,长331米。因北侧“贡院”俗称“举院”而得名。1966年曾改名为图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
古迹岭
  位于东关南街东侧,东至曹家巷。唐代称狗脊岭,是龙首山的一局部,在东市北沿。狗脊是成长在黄土中的一种小灌木,即野枸杞,后演化成今名。唐代狗脊岭为行刑之地。
端履门
  明朝初期在今天的新城树立了秦王府,并在今东大街南沿、北大街街心建秦府萧墙,萧墙内称王城,当时在此街北口萧墙开一城门叫端履门,北面正对秦王府南门端礼门。此门是僚臣晋见秦王等待传喻的地方,端履以示行止检核检束之意。门东侧有官员侯喻堂址,后称朝贺巷。今为花市一条街。
西起东木头市,东至东县门,长400米。因清代咸宁县在东,称为东县,当时清军厅同知署和咸宁县低级审讯、检察两厅设于此街,故得名东厅门。
东大街
  为钟楼至长乐门,长2150米。隋开皇二年建新都大兴城,此街位于皇城东墙南门景风门内外两侧,名景风门街。景风门遗迹在今炭市街南口东侧。唐末,长安城毁,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新城,新城东西两侧筑万年,长安两个县城,成为母子三城拱卫之形制,此街分为城内外两段。城内至元代仍称景风门街。城外为万年县城北门外横街。因县城有西北最大的驿站京兆驿,车马过往,商贾云集,宋金时期这一带名大草市,明清时演化为大差市。明初扩展西安府城,拆景风门东移1300米建东门,始统名东门大街。利用元奉元城东北隅建秦王府,今为新城,又在此街南沿和今北大街中线筑秦王府萧墙,萧墙内为王城,俗称皇城,将此街包入王城内。清原王城改为八旗驻防城,俗称满城,此街又称顺城街。街西端即钟楼东门洞,亦即满城西南角门。辛亥革命,新军即由大差市东单薄处攻入满城。民国二年玄月,张凤翔督陕,拆满城,利用赈陕款对此街大加修筑,取名中山大街。1953年部门拓宽,改名东大街。


东县门
东起东羊市,西至东厅门,长265米。明清时代,此街中段路北为咸宁县署,街北有县署大门与县门街,又因咸宁县署在府城4、贡院门街位于西大巷西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西举院巷,长145米。因位于“贡院”正门前得名为贡院门街。“贡院”为明清陕西省举办乡试的考场,位于府城西北(今儿童公园)。
西举院巷
安居巷
  位于东木头市中段南侧。南至三学街西口。明代设钱局于此,称钱局巷,后演化为今名。现碑林门外铜狮就系这里所铸,狮身附贴铜币千余枚。巷东故城河沟内解放前后尚有锻造业者,后联为东方红铁厂。 位于东大街中段南侧。
东木头市
景龙池
  位于东关北部。北起长乐坊,南至索罗巷。唐时位于兴庆宫中部偏北。唐景龙年间,这里为九王子府第,玄宗李隆基幼年居于此。当时地下水涌出成湖数亩,得名景龙池。李隆基作太子后,应用这件事说他的住所有龙气。登基后在此建破兴庆宫,景龙池既宫中龙池,亦称九龙池。这地名可反应出唐时因引数条河流入长安,地下水位抬升的情形。
早慈巷
南广济街
  位于西大街中段南侧。北对北广济街,南至南院门西口。为唐长安城承天门街的一段。宋长安志有‘承天门街东西广百步,南出皇城之朱雀门’曾是长安最宽的大街。元代称药市街,为中药集散地。明清时,北段称南广济街,南端称五味十字,以中药配方器重酸甘苦辛咸五味而得名。民国初年为钱庄银号集中地。
柏树林
  位于文昌门内,北接端履门。南端西侧是碑林。明正统年间,西安知府孙仁益拓建此街并在两侧广植柏树而得名柏树林。


我始终感到西安的街名和路名很有趣,而且很早就据说街名、路名都是有来历的,但不细究。今天忽然想起来,就在网上查找了一番,确切颇有播种,再一次感触了西安深沉的文化底蕴,更深刻的懂得西安长久的文明历史。实在这里面还有好多我没听说过的街名,有点愧疚啊。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保护您的个人隐私,防止被恶意盗用,在论坛中不得留下手机、QQ、邮箱等联系方式,否则将被屏蔽!,若有需要,请发送站内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赶紧注册吧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时尚 娱乐 成都婚庆公司 网站制作天府星空
Copyright © 2010-2011 天府交友(Www.Tflov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