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的宜阳县位于距洛阳市以西25公里处,货色长5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167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8125公顷。境内交通发达。焦枝铁路洛宜支线直抵城郊,宜故、郑卢两公路分离沿洛河两岸直通东西,南阎公路横跨县境南北,另有数十条城市公路与全县各地相通。
宜阳属暖温带大陆性气象,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明显。全县地貌西高东低,南山北岭,沟壑纵横,山秀水明。总的概貌是“南岭北丘西南山、洛水一线旁边穿、 三山六丘一分田”。 全县有大小河流及山涧溪水360多条,宜都,中小型水库46座。矿藏及林木等天然资源非常丰盛。现已探明的矿藏有30余种,其中:煤炭、石英石、钾长石、重晶石等储量大、品质好,存在极大的开采潜力。各种用材树90多种,至今尚存的灵山银杏、韩城龙柏、西庄国槐、马河秋榆、祁庄白松等被文物部分列为珍优树木掩护。血参、柴胡、茱苓等药材出口东南亚地域。
宜阳县辖6镇11乡1个办事处,396个行政村,3511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总量70,宜良.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4万人,占总人口的12.8%。民族有汉、回、壮、蒙、藏等30多个,其中汉族人口占98. 9%,回族人口占0.8%,壮族人口占0.2%,其它民族人口占0,宜章.1%。
勤奋智慧的宜阳国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艰难创业、发奋图强,走过了艰巨波折的发展过程,获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光辉成绩,使昔日贫困落伍的宜阳大地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历史巨变。特殊是改造开放以来,宜阳人民更是解放思维、勇敢改革、抢抓机会、敢于进取,给全县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活气,全县公民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加强,找男友,人民生涯进一步进步,相亲网。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15.5%的速度疾速递增,2001年达到了161938万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第一产业43762万元,第二产业53889万元,第三产业64287万元,宜秀,造成了三、二、一产业和谐发展的良性格式。
辽阔的地区面积和优胜的地舆地位为宜阳发展农业、工业和第三工业供给了优厚的先决前提,为盛产跟发展粮食、烟叶、水果等种植业、猪牛羊家禽等养殖业、林业、渔业奠定了物资基本。宜阳属农业大县,近年来逐渐建成了芦笋、大蒜、大枣、苹果、肉牛、烟叶等产业基地已初具范围,发生效益。2001年全县食粮总产量20.0万吨,烟叶总产量8557吨,生果总产量30858吨,成都活动聚会, 猪牛羊存栏分辨到达19.97万头、10.15万头和13.91万只,宜州。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构成了以陶瓷、化工、煤炭、农机、建材等为主的工业出产构造系统,2001年实现产业增添值43853万元,比上年增加11.8%。其重要产品精致耐热炻瓷、前进烟花爆竹、“蓝梦”、“太空”高级弹簧床褥、高等食用油等已成为畅销海内外的驰誉商品。商业繁华、商贾云积、购销两旺,2001年底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73727万元,财政收入达5860万元,农夫人均纯收入1716元,城乡居民人均储畜存款1553元。
宜阳县历史长久,文物古迹较多,据县志记录和文物普查中发明,全县有古城址15处,宫殿17座,庙堂41处,亭台、楼阁19个、祠、庵、寺、观78处,古驿站9处,古桥梁29孔,古墓葬38个,馆藏文物5200件。 其中邵窑遗址、苏羊遗迹、灵山寺、五花塔等被列为省级文物维护单位。
宜阳县不仅古迹众多,山水名胜也星罗棋布,山、坡、崖、洞、窟、泉、池、溪、潭、井一应俱全。距县城50公里、海拨1831.8米的“花果山”,山奇、石怪、洞佳、水秀、雾美、林茂被断定为国度森林公园。“灵山寺”是中国佛教名刹“白马寺”的姊妹寺,坐落在宜阳城西8 公里处洛河南岸北麓半腰。寺内建造典雅稳重,古色古香。寺后凤凰岭满山翠柏,稠密葱茏;寺侧凤凰泉幽邃清丽,甘甜宜人。寺前银杏树下悬崖垂秀,洛水萦回。“九龙洞”顶壁石柱矗立、石幔吊挂、危峰兀立、千姿百态,奇观奇幻使人如游仙窟。另还有白鹿苑、召伯听政处、李贺故里等名胜枚不胜数。
经由长期的艰苦创业,宜川,宜阳的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先进与发展。科教体裁卫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提高,精力文化、民主法制和机关思惟风格建设进一步增强。跟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我国WTO的参加,全县人民将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畜牧大县、烟叶大县、工业强县”三大目的的指引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信任不远的未来,一个经济人寿年丰、科技文明发达、基础设施齐备、民主法制健全、人民安居乐业的簇新的宜阳将浮现于众人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