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新绛是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汾河北岸,地处汾河下游临汾盆地南沿,为运城地域所辖县。东北距省会太原市344公里,东接侯马市,西连稷山县,南临峨眉岭与闻喜县毗邻,新浦,北依吕梁山乡亲宁县、襄汾县相邻。货色最大横距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41公里,总面积593.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7.2平方公里。现辖7镇6乡,总人口29.6万人,其中城市人口4.5万人,县政府驻城关镇。居民大多数为汉族,还有回、蒙古、满、藏等少数民族。地势南北高,中部低。汾河由东北入境流经县城,至中部折向西,流程47.25公里,成都交友QQ群,境内还有浍河与鼓水,流入汾河。北部有姑射山、九原山,南部有峨眉岭,个别海拔 400-600米。地貌构造基础特点为“南岭北山旁边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尚候,四季明显,气象平和,日照充分,无霜期长。年均匀气温13℃,年平均降水量520毫米。新绛古为台骀之国,商为豕韦及三国,周代初为唐国,年龄时属晋,战国时属魏,秦、汉属河东郡。晋时为临汾县治。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年)始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年)改东雍州为绛州,州治原在本县境内的柏壁镇,隋开皇三年(583年)迁徙今县城处。唐武德元年(618年)设绛州总管府,宋为绛州,金兴定二年(1218年)升为晋安府,统管河东南路兵马。元置绛州行元帅府,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明亦称绛州,附属于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绛州直隶州。民国初年废州,取“咸与维新”之义,改称新绛县。1947年4月7日中国国民解放军接收新绛,成破新绛人民政府。1958年11月并入侯马市,1961年12月1日又分置,恢复县制。
新绛自唐代以来是重要的手产业产品集散地,又是民族戏曲和民间艺术之乡,地上地下文物丰硕,隋唐古城格式保护完好,1994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古城。现有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处。仅县城就存有古修筑和明清民居33处,古彩塑20余尊。古城旧称“卧牛城”,依其临川笼丘的地形特色,修建格局不同于普通州县城的“方城十字、对称中轴”,其街、楼、塔、园,据高就低,随地势制宜,三关五坊、两门62巷皆依其天然。虽历经1400余年,仍然较好地保存了唐代形制。唐代绛州为铸钱重地,历史上手工业发达,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绛州澄泥砚、香墨、羊毫、皮衣、皮胶等皆为朝廷贡品,其铸造、冶炼、木雕、纺织、酿酒等业也十散发达,被誉为“七十二行城”,有“南绛北代,忻州不赖”之说。水陆交通方便,为商贸发展供给了有利前提,据1938 年前统计,城内各种商户摊贩达1300余家,工贸易商业额在全省仅次于太原。戏曲艺术和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新绛是锣鼓杂剧的发祥地,元杂剧重要运动区域。元曲作家李行甫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喜闻乐见,蒲剧名旦田郁文(艺名筱兰香)名噪西北,后起之秀田迎春誉满京城,武俊英以奇特唱腔荣获全国第四届戏剧梅花奖。绛州鼓乐威震国内外,成都美食聚餐,木版年画行销西北诸省,民间社火情势多样,丰富多彩,新洲。新绛旅游资源丰富,亟待进一步开发。
长久的历史为新绛县留下了极为丰盛的人文景观跟名胜古迹。目前全县已发现各级文物古迹169处,其中旧石器遗迹1处,新石器遗址22处,成都单身白领,春秋战国墓群2处,汉代墓群3处,其余名人墓葬17处,古建造64处,碑碣刻石32处。革命文物8处,古树6处,化石5处,仅2.5平方公里的县城就有各类名胜古迹33处。在已发明的文物古迹中,属于国度重点保护的有4处,属于省级重点掩护文物的有15处。创建于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的“绛守居园池”,是目前全国独一的时光最早的官家园林;创自唐代的“绛州大堂”,昔日曾是大唐名将张士贵的“帅府堂”,该堂进深五间,面阔七间,为全国州府大堂之最;龙兴寺内的“唐代宝塔”,其迭涩而出,直指蓝天,塔顶曾屡次腾烟,飞黄腾达,一连数日,千年来覆盖在人们心头的这个迷,时下尚未能解开。名闻遐迩的唐代“碧落碑”,小篆英俊,书写特异,笔法工整,布局谨严,后人难以认读,为我国书法史上的珍品;保存完好的十二卷本宋代“绛帖”,是全国四大名帖之一,再现了历代书法名家的风貌;以“悬塑”闻名的唐代福胜寺,完好地保留了多少代民间艺术家精心创作的40余尊彩塑,新津,成为我国美术苑地中的奇葩,新泰。以古代农业为题材的明代《秸益庙壁画》,名震华夏,似可与“ 永乐宫壁画”媲美;创立于元明的绛州三楼,三足鼎峙的局势,全国少有,新河;金代天德三年锻造的万斤巨钟,钟声悠场,静夜可闻30华里;传说七星坡的“石星”子夜能够发光;无价之宝的馆藏文物战国玉璧、金代钞版等等,永远折射着五彩缤纷的民族之光。除这些人文景观之外,遗留在民间的各类民间工艺品更是繁花似锦,五彩纷呈。刺绣、剪纸、皮影、木雕、石雕、云雕、漆器、木版年画包罗万象,《新绛民间剪纸》的出版,绛州鼓乐《秦王点兵》,打到太原,登上中南海怀仁堂舞台,取得了全国金奖,成为近年来出色的国乐表演。为了维护和弘扬新绛的历史文明,开发应用游览资源,为发展振兴新绛经济,1994年1月国务院将新绛县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