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隰县位于临汾市西北边沿,吕梁山大背斜中轴部,地跨东径110°55′—111°15′,北纬36°30′—36°55′。东临汾西,西连永跟,南与蒲县、大宁交界,北与石楼、交口毗连,货色宽45公里,南北长52公里,总面积1415.3平方公里。
 ,找男友; 隰县交通便捷,公路四通八达。209国道直通南北,境内长52公里;省道洪(洞)永(和)线横穿东西,境内长60公里,临(汾)大(宁)线与 209国道相接,境内长3.6公里。县乡公路328公里,隆阳,基础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构成了以县城为核心,贯通东西南北,犬牙交错的交通运输网络。
隰县历史长久,素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公元前17世纪,是商朝属下的基方小国部落。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分封诸候,成都夜店|酒吧|KTV,属同姓诸候国中的蒲国,成都交友活动。年龄时期,晋文公重耳分封此地,史称蒲邑。战国归魏,改蒲阳,隆林。秦属河东郡。汉置蒲子县。西晋永嘉二年(308)刘渊建汉,曾徙都蒲子,后迁平阳,于此置大昌郡。北魏初属仵城郡。魏孝文帝改蒲子为长命县,太和十二(488)年于此置汾州。北周大象元年(579)置龙泉郡。隋朝同一全国,隆昌,视晋西为冲要,开皇五年(585)废郡置隰州,继设隰州总管府,开端以“隰”命名。《元和郡县图志》记录:“南有龙泉下隰,因认为名。”开皇十八年(598),下设隰州县,大业三年(607)改隰州总管府为龙泉郡,辖隰州、永和、楼山、石楼、蒲县。唐武德元年(618)置隰州,属河东道。武德二年设总管府,领隰州、中州、昌州、南汾、东和、西德6州。贞观三年(627)复置隰州。宋、元、明、清因袭州置。
中华民国元年(1912)5月,隰州改隰县,隆德,直隶山西省。民国3年(1914)划属河东道,民国19年(1930)撤销河东道,仍直隶山西省。民国26年(1937)9月,山西省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移驻隰县黄土村,晋西事变后又移驻城关镇,辖汾西、霍县、灵石、石楼、永和、隰县、大宁、蒲县、吉县(次年划出)、乡宁(次年划出)、临汾、赵城、洪洞、襄陵、汾城等15县。
1946年11月28日,隰县解放,中共九地委、九专署、九分区驻隰,辖隰县、蒲县、永和、汾西、洪洞、赵城、大宁、石楼等县。中华国民共和国成破后,隰县划归临汾地域。1958年6月27日,隰县与大宁合并为隰宁县。同年又与蒲县、永和、石楼合并组建吕梁县。1961年复改隰县。
隰县属黄土高原残垣沟壑区。境内垣面高阔残缺,沟壑纵横交织,山峦绵延,丘陵起伏。全县重要有三川、七垣、八大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海拨大局部在950米至1300米之间,最高处黄土镇紫荆山1955米,最低处午城镇上胡城村770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尚候,隆尧,年均匀气温9.5℃,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日照2740.9小时,无霜期150——160天。每年都有不同水平的旱、涝、风、雹、霜等做作灾祸,尤其旱灾较为重大。
隰县设龙泉、黄土、午城3个镇,隆安,城南、阳头升、寨子、下李、陡坡5个乡。全县共有8个乡(镇)、98个村委、4个居委会、384个天然村。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99691人,其中城镇人口21137人、农业人口7855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