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黎城县位于长治市东北部,地处晋、冀、豫三省接壤,是山西省的“东大门”,素有“三省通衢”之称。县境货色宽约22.2公里,南北长约50公里,领土面积1101平方公里,总人口15.7万,其中农业人口近13万。县政府驻黎侯镇。现辖5镇4乡251个行政村:黎侯镇、东阳关镇、上遥镇、西井镇、黄崖洞镇、西仵乡、停河铺乡、程家山乡、洪井乡。黎城是块“风水宝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济繁华、远景美妙。
(一)区位优势显明。该县东临河北涉县,南接平顺、潞城,西连襄垣、武乡,北界晋中左权,与河南林州为邻。物流交汇、信息通达、市场容量大、流转速度快,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金三角”,开发潜力宏大。
(二)交通条件方便。境内长邯铁路(境内长42公里)、长邯公路(309国道,黄龙,境内长24.44公里)斜贯东南,黎左公路(207国道,境内长46公里)、涉武公路(境内长3,黄骅.8公里)交汇县中,阳涉铁路(境内长2.7公里)、长邯高速公路(境内长26公里)穿县而过;乡乡镇镇通油路(乡镇公路6条,82公里),村村通水泥路(229个村通水泥路,293公里)。全县以铁路、高速公路、国道为骨干线,县、乡、村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黄陵; (三)天气环境独特。县境属典范北温带大陆性季风尚候,气象平和,四季明显,天府论坛,光照充分,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0.4ºC,年积温为3583.8ºC,平均降水量547毫米,无霜期184天,有“上党小江南”之美誉。独特的气候环境,有兴百业之利,培养了该县较为发达的农业出产,孕育了众多存在处所特色的农产品。花椒、核桃、柿子、枣,誉称“黎城四大宝”;尖椒、小杂粮等绿色农产品申明远播、饮誉中外。
(四)矿产资源丰盛。现发明各类矿产21种,探明储量的5种,矿种多、储量大。在各类矿产品资源中,铁矿上风最为凸起,探明总储量为1.03亿吨,保有储量为9500万吨,黄陂,名列全省第六、全市第一;该县人均占领铁矿650吨,是全省人均据有量的6倍;铁矿重要产品精矿粉硫磷含量低,品位可达72%以上,仅次于瑞典,被誉为“玄色金子”。除此之外,还储藏着丰硕的冶金帮助原料、非金属矿产。其中,硅矿储量5亿吨左右,白云石储量5亿吨左右,钾矿储量5亿吨左右,石膏矿储量5000万吨。其它磷矿、大理石、石英矿等矿产资源富集。为该县产业特殊是矿产冶炼业的疾速发展,供给了强有力的资源保障。
(五)水利条件优胜。地表水:清、浊两漳河襟南缠北,一纵一横。清漳河流经该县黄崖洞镇,流程3.5公里,流域面积550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3.8亿立方米;浊漳河流经该县上遥、西仵、程家山三个乡镇,境内总长39.6公里,流域面积592.4平方公里,年均匀流量7.2亿立方米。勇进(1966年12月26日动工,1974年7月1日竣工通水,干渠总长102公里,成都活动聚会,县境长度为76公里,掌握浇灌面积14万亩)、漳北(1958年1月9日动工,同年7月1日竣工通水,干渠总长26公里,把持灌溉面积2万亩)、漳南(始建于1942年,1966年开端进行改扩建,1973年8月1日竣工通水,全长33.6公里,节制灌溉面积9700亩)三灌渠倾西斜东,年引水量1.08亿立方米。共有泉水41处,年总流量1800多万破方米。其中,源泉位于该县西井镇源泉村,黄石港,年平均流量0.36秒立方米,年出水量为1135.3万立方米,在长治市仅次于辛安泉。此外,该县还有大、中、小型水库38座,总蓄水量为4205万立方米。地下水:可采储量为0.2 —0.4亿立方米,调节储量为0.27亿立方米。是长治市的富水区,为华北地域绝对丰水区。全县有水浇地14万亩,农业人口人均一亩水浇地。
(六)做作景色绚丽。该县属太行山腹地,四周环山,地形庞杂。北部山区地形独特,丹霞地貌,东南、西南部丘陵起伏,岗坡势缓,是八百里太行雄奇风光奇特的一段,素有“太行画廊”、“世外桃源”之称。境内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大山有80余座,其中板山、黄崖洞、性空山、杨歧山、广志山等较为著名。国民大会堂“山西厅”的核桃木刻“太行日出”的原景,就采自该县板山风景区。该县山体石灰岩壁众多,构成了大批溶洞异景,已开发探明的有白云洞、砺峪洞、昭泽龙洞、白龙洞等,为我国北方之常见。壮美的天然风光,为该县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源保障。目前,该县已经建成或正在开发的有黄崖洞、广志山、性空山、源泉“小江南”、洗耳河、溶洞跟杨歧山等七大景区。其中,黄崖洞风景区是国度森林公园、全国爱主义教育基地,是山西省十大“有名景致区”之一,是集游览观光、革命传统教导为一体的幻想的避暑度假胜地。
(七)文化底蕴深沉。该县历史长久。当前挖掘的“靳家街古文化遗迹”表明,早在新石期时期就有人类在黎城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殖生息,文化历史长达2700多年,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女娲补天、蚩尤争天、许由洗耳、燕王争雄、西伯戡黎等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均发生于此;岚山夜雨、萧寺晨钟、壶口故关、黎侯古郭、白岩晓烟、金牙晚照、玉泉漱石、田溪洌水等“古八景”和飞阁流丹、中天落日、金牛眸月、瓮廊险道、三皇远眺、白云洞天、赤罅素湍、蓝天游鸭等“新八景”交相照映、蔚为壮观;北齐摩岩造像、宋代文庙、元代圣源王庙、许由洗耳河、大舜井、冯奉世墓等文化古迹星罗棋布,遍布黎城大地。黎城人民民性纯朴,风气敦厚,勤奋仁慈,忠诚朴素。在长期的改革天然与对敌奋斗中,黎城县人民孕育了很多留存青史、催人奋进的不朽精神。革命战斗年代,黎城人民发明了不怕就义、敢于成功的“黄崖洞精神”,敌我伤亡6:1的光辉战绩创造了抗日史上的奇观,威名远扬,彪炳千秋;和平建设年代,黎城人民创造了白手起家、艰难创业的“勇进渠”精神,建成了黎城的“人工天河”,与河南林州红旗渠齐名;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黎城人民铸就了不畏艰险、拼搏奋进的“矿山精神”和不计得失、甘于贡献的“环卫精力”,在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凯歌,积淀了丰富的文明底蕴和可贵的精神财产,黄梅,征婚。
(八)基本设施完美。县城环境精美、功效齐全。 2002年,被国家爱委会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中心精神文明办授予该县“全国文明城镇”名称,成为两块“金字招牌”。全县邮电通信发达,电力传输灵通,城乡基础前提齐备,硬件环境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