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县国民政府驻碧阳镇,邮编:245500。代码:341023。区号:0559。拼音:Yi Xian。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长久的文化古县之一,也是“徽商”跟“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批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建造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明显,气象平和,田园景色迷人。陶渊明游历于此,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美“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而,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城市”、“桃花源里人家”。
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硕。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场面积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76.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相宜众多的动植物生长。茶、桑等农作物具备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
2006年,黟县生产总值突破9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财政普通预算收入突破7千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4.1%和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7亿元,同比增长46.7%;引进外资32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38,成都美食聚餐.2%;向上争夺各类资金突破2亿元,创历史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长15.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1.5万元,同比增长20.6%;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20.4 %。
2006年,黟县主打“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力推“中国画里乡村”旅游目标地形象,胜利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首届中国黟县摄影节等大型节庆运动。全年招待游客突破24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亿元,同比分离增长14%、55.5%和31.9%。黟县经济开发区取得省政府批准筹建后,实现开发区名目投资5110万元,入驻企业23户,实现产值3.4亿元,工业支持平台初步构成,黔西。华盛丝绸团体、桃源罐头食物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工业化龙头企业敏捷突起。缭绕旅游促产业,调农业,强三产,三次产业构造优化调剂为23.6∶36.8∶39.6。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试点县”。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转向新兴旅游名县。
2006年,黟县应用城市经营理念获得功效,被断定为“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域”和安徽省“生态建设第二批综合示范基地”、“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西递、宏村镇被评为“国度环境精美乡镇”。文明创立程度一直进步,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进步县”称号。继西递、宏村之后,南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掩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旧居列入省级重点文物维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榜样县”、“安全县”名称。
2007年,是推动黟县大逾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害一年。
黟县因黟山(黄山)而得名,总面积857平方公里,辖8个乡镇,总人口9.67万。建置于公元前221年,是全国历史最为悠长的文明古县之一,也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存有大量的明清民居、祠堂、牌坊、园林,更有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古村落,素有“东方古代修筑艺术宝库”、“中国传统文化缩影”之美誉。黟县四季清楚,天气温和,田园风光迷人。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桃红柳绿之间,俨然一幅人与做作和谐相处,文化与生态完善联合的优美画卷。陶渊明游历于此,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李白题诗赞誉“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地多灵草木,人尚古衣冠”。因此,黟县又被称为“中国画里乡村”、“桃花源里人家”。
黟县生态优美,资源丰盛。全县耕地面积0.403万公顷,山局面积7.04万公顷,森林笼罩率达76,黑水.3%。年平均气温15.8℃,降水量1686毫米,无霜期212-213天,合适众多的动动物成长。茶、桑等农作物存在较强市场竞争力,香菇、木耳、香榧等特产蜚声国内外。
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踊跃响应省委、省政府“抢抓机会、乘势而上、奋力崛起”的号令,确破了“开放兴县、旅游牵动、工业支撑、城镇突破、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倾力打造中国乡村旅游第一县、全国一流旅游经济强县,经济社会出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前的一年,是黟县跨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一年。一系列主要经济指标在新的出发点上实现了新的跨越。全县出产总值打破9亿元,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突破1亿元,财政个别估算收入突破7千万元,分辨同比增长14.1%和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冲破7亿元,同比增长46.7%;引进外资322.9万美元?创历史新高;社会花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3亿元,同比增加15.1%;在岗职工年均工资突破1.5万元,同比增长20.6%;农夫人均纯收入突破3600元,同比增长20.4 %。全县人民在亲自感触经济社会的发展变更中,对黟县的将来更加充斥信念,酷爱故乡、建设家乡的热忱更加高涨。
过去的一年,是黟县特色赫然的县域经济日趋成熟的一年。我们充足依靠得天独厚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上风,主打“世界遗产”与“世外桃源”两大品牌,力推“中国画里乡村”旅游目的地形象,成功承办了首届国际山地自行车节、首届中国黟县摄影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黟县旅游的著名度、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40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突破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5.5%和31.9%。黟县经济开发区失掉省政府批准筹建后,黑山,完成开发区项目投资5110万元,入驻企业23户,实现产值3.4亿元,工业支撑平台初步造成。新农村建设初显成效,特色农业现代化水平逐步晋升,华盛丝绸集团、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崛起。一年来,成都相亲,我们围绕旅游促工业,调农业,强三产,三次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23.6∶36.8∶39.6,走出了一条以旅游为龙头,牵动各业和谐发展的特色县域经济发展之路,被省政府授予全省首批旅游经济强县,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旅游强县创建工作试点县”。黟县正由一个传统的山区农业县向众人注视的新兴旅游名县跃升。
过去的一年,也是黟县城乡面貌明显变化,各项社会事业稳固发展的一年。我们运用城市经营理念,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力度,城镇建设浮现新面孔,人居环境显明改良。实施严厉的林政治理,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效果,被确定为“全国第九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和安徽省“生态建设第二批综合示范基地”、“首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西递、宏村镇被评为“国家环境幽美乡镇”。文明创建水平不断提高,荣获“全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称号,出现了一批以全国模范老师汪来九为代表的先进典范。继西递、宏村之后,南屏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屏山和赛金花故居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徽州楹联匾额、徽州篆刻、徽州祠祭列入全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治安防控系统建设行之有效,荣获“全省社会治安综合管理模范县”、“安然县”称号。
2007年是推进黟县大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症结一年。我们将当真落实省八次党代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市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力,依照县十二次党代会肯定的发展战略和总体安排,保持以迷信发展观为统揽,以大跨越发展为主调,以解放思维和扩大开放为先导,牢牢围绕“两个一”策略目的和构建社会主义协调社会,鼎力实行旅游国际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城镇特点化战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黎平,尽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快于全省全市均匀水平,早日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动态“十佳县”的目标,以优良成就迎接党的十七大成功召开。为此,在详细工作中咱们将环绕“财政增收、旅游加强、县城增靓、开发区增大、农夫收入增长”的总体请求,持续坚持以解放思惟和扩展开放为先导,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工作,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着力推进以构筑大景区、拓开展发区、建设新城区为主要内容的“三区建设”;鼎力发展古代农业,兼顾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解决关联人民大众亲身好处的问题,全面加快生态黟县、和谐黟县建设步调。
县志沿革 黟县古称黝(音伊,黟的异体字),建于秦朝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西汉成帝鸿嘉二年(公元前19年)六月,黎川,黝县改为广德国。五年,广德国废止,复称黝县。王莽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黝县改称朔卤,属丹阳郡。建武元年(公元25年),复称黝县。1950年属太平、石台的美溪、柯村、宏潭划归黟县管辖。1958年1月2日,黟县县委、县政府机关奉令迁至祁门县合并办公。1959年4月5日,经国务院同意,恢复黟县建置。
天然地舆 黟县北枕黄山,南望白岳,四周群山围绕,山川奇丽,风俗淳美,自古便享有“小桃源”之美誉。全县人口90352人。可是,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都有黟县侨胞,寄居全国各地的也不少。全县方圆857平方公里,是黄山市最小的一个县,也是最古的县之一。黟县境内绵延的群峰与黄山联为一体,成都相亲网,在历史上曾妨碍了古黟与外部世界的来往,培养了黟县“世外桃源”般的生态环境。中国有名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受到这一特定环境微风情的启示,写下了不朽名篇《桃花源记》,从而使黟县自古享有“桃花源里人家”的美誉。黟县境内至今仍存有保护完全的古民居3600幢,为皖南之首。西递、宏村、南屏、关麓、屏山等古民居建筑村落布局谨严,工艺高深,储藏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西递、宏村已被结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外游客憧憬的旅游胜地。
产业资源旅游产业:
黟县因为其奇特的地理环??经济的主导产业。2003年统计旅游接待人次到达111万,旅游总收入2.7亿元,超过全县GDP的50%。黟县目前领有两处世界文化遗产:
桃花源里人家----西递、中国画里农村----宏村,均属4A级游览景区。已开发的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民居景区有:菊豆的家乡----南屏、神奇的八大家连体修建----关麓、古黟风水村(舒秀文故居)----屏山。另有旅游景区:徽州第一木雕楼、塔川秋色、木坑竹海、晚清名妓赛金花故居、陶渊明后裔寓居地陶岭村落、宏村龙池湾农耕文化园等。正在招商开发的重要景区有:五溪山天然保护区、西递古石窟群、鸳鸯谷、十里桃花长廊等。
丝织业:
茧丝绸产业是黟县经济的又一支柱产业。八十年代初,从一个镇办群体缫丝厂起步,二十年后,黟县已发展有桑园4.5万亩,年产鲜茧2000吨;现有规模以上缫丝企业两个,年缫白厂丝400吨,黎城,其中华盛丝绸集团的生产范围名列安徽省第二;一个规模以上捻线企业,年产捻线丝260吨,名列安徽省第一。茧丝绸产业总收入达1.5亿元以上。
农副产业加工业:
黟县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较多,桃源罐头食品有限公司是其中以生产糖水板栗、箬叶、微菜干、竹笋罐头等系列产品的龙头企业,其糖水板栗产量在全国同行中名列第一,产品95%以上出口海外。黟县腊八豆腐、宏潭豆腐乳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的产品,也从手工作坊里走进大型超市。黟县的茶叶制造久负盛名,其中以黄山毛峰、五溪香芽、西递翠眉等种类尤为闻名。黟县泗溪的香榧是省级名优产品,其中米榧和和尚榧尤受游客欢送。
旅游工艺品生产产业:
黟县旅游工艺品产业是随同着旅游业的发展而逐渐强大的。从最初一家一户的简略手工制作产品,发展到占有金星工艺品厂、黄山市民间工艺品有限公司和黟县旅游商品开发核心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集群,目前大小加工企业有上百家,其中纸墨笔砚、木雕、砖雕、石雕等系列产品远销日本、韩国等国家和海内二十多个省市。黟县正逐步成为华东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和产品商业集散地。
其它产业:
黟县机电、玩具、木竹等产业起步较早,基本雄厚。轴承、长绒玩具、高机能磁材、小型茶机等产品已形陈规模,产品在省内影响较大。黟县竹材胶合板厂,是我国生产竹材胶合板较早的企业之一,其生产技巧至今仍在全国同行中处于当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