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团周期:天天发团
澧县区号:0736 澧县邮编:415500 澧县,古为澧州,梁敬帝绍泰元年(555)西魏拓边至澧建州。澧县位于长江中游,湖南省西北部,洞庭湖西岸,与长江直线间隔80公里,是枝柳铁路和 207国道逾越长江,进入湖南的第一县。澧县北连长江,南通潇湘,西控九澧,东出洞庭,自古就有“九澧门户”之称,是澧水流域和湖南省参加长江经济开发的一大策略要地。 唐以来,县城屡为府、州、路治所,是宽大的湘西北、川东南、黔东北地域下洞庭、出长江的门户。全县辖14个镇、18个乡、8个农林渔场、站,总人口 87.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3.9万人。境内气象合适,地貌多样,土质肥饶,水面广大。领土面积2075平方公里,其中宜林山地64万亩,澜沧,宜渔水面 21.5万亩,澄海,耕地面积100万亩,澄江,耕地复种指数为280%。湖南省最大的平原—澧阳平原绝大局部在澧县,在县境内面积达60万亩。 澧县自古地灵人杰。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发现了距今6000年全国最早的古城址,挖掘出6500年前当今世界最早的古稻田,澄城。这里流露出壮丽的中华文明之光。史载,周将军白善,楚丞相申鸣,晋尚书车胤,唐诗人李群玉,元状元郝希贤,武昌起义总指挥蒋翊武,都诞生于此,潼关。1925年,贺龙曾出任澧州镇守使,后与肖克、段德昌、廖汉生等领导组织这里的革运气动,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任弼时、王震及郭沫若也曾来此从事过早期革命活动。现为革命老区。 澧县资源充分,物产丰硕,素有“洞庭鱼米乡”、“稻油丰稔甲湖广、麻桑夙著震九州”的美誉。粮、棉、油、猪、鱼为五大农业支柱产品,正终年景每年至少可供给10至15万吨商品粮、2万吨商品棉、1.5万吨商品油、20万头商品猪、1万吨商品鱼,禽蛋、生果、茶叶、蚕茧、食用菌等生产也都具备一定规模。先后被定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优质棉基地县和产棉大县,优质农产品资源丰盛,市场开发潜力大。 冬季农业出产在全省当先,其中油菜种植面积长年达60万亩,年产油菜籽6万吨左右,1989年在全国百强县中列第19位。啤酒、水泥、红砖等轻工、建材、机电、化工产品都正在构成必定的范围和特点。生物质源主要有农作物270种,树木317种,花卉181种,畜禽11种,鱼类100余种等。水能资源储藏量达17.3万千瓦。已探明储量的重要矿产资源有煤、石灰石、石膏、大理石、重晶石、铁矿、陶土、盐囱、芒硝等24种,其中芒硝储量2636万吨,是目前长江以南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矿区。 澧县历史长久。县城自南北朝建州以来,屡为府、州、路治所,县境内名胜古迹甚多,国家级文物掩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维护单位8处,以城头山、彭头山、鸡叫城、八十垱、十里岗、丁家岗为中心的澧阳平原史前文化遗迹群已由国度向结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特殊是被评为中华二十世纪100项重大考古发明的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距今6000年的古城址、古祭坛和古稻田,把中华文化史向前推动了1000年。江泽民主席1995年观察澧县时亲笔题写了“城头山古文明遗址”,蒋纬国先生在台湾题词:“中华文明亿万载,澧州古城七千年”。 澧县英才荟萃。古有周代将军白善、楚国丞相申鸣、汉代将军马伏波、晋朝尚书车胤、唐代诗人李群玉、元朝状元郝希贤、明朝户部尚书李如圭跟工部尚书李充嗣、民国开国功臣蒋翊武等; 今有原中纪委常务副书记曹庆泽等部级以上引导10多人、院士4人、博士50人、少将以上现役军官15人。这里还曾是屈原行吟之地,范仲淹求学治学之所;南宋杨幺、钟相、明末李自成、清代洪秀全等均曾激战澧州;作为奉献了两千好汉儿女的革命老区,这里还曾是红军征战驻守的重镇,贺龙曾任澧州镇守使,潮阳,周恩来、任弼时、王震、廖汉生、郭沫若等也曾辗转于此,从事革命运动。
部门: 散客
028-66533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