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在峻秀雄奇的天山北坡,在广阔富裕的准噶尔盆地西南缘,在亚欧大陆桥的西线旁,在312国道跟独--库公路的枢纽处,巍然耸立着一座古老而年青的城市,她雄踞伊犁、塔城、阿勒泰三区之枢路,地处阿拉山口、巴克图、霍尔果斯三大国门通道之咽喉,更为新疆首府乌鲁木齐西部之门户,征婚,从来为兵家必争之重地---- 这就是被誉为边塞新“西湖”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苏市。
乌苏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找男友,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缘,找女友。东与克拉玛依市、沙湾县毗邻,南与尼勒克县相望,西与精河县为邻,北与托里县交界;市区距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268千米,火车里程236千米。全市总面积 14393,乌当.94平方千米,乌尔禾,总人口206708人(2003年)。有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民族。
乌苏,古代曾为蒙古族和硕特部落之领地,原名“库尔喀拉乌苏”,蒙古语“积雪之地的黑水”之意,早在西汉就已纳入祖国的幅员,后来唐、宋、元、明、清各朝均在这里驻军布防。乌苏城北地形似巨盆,莲花池、九莲泉碧波荡漾,草青水秀,鸭肥鱼美。自清朝初年开端,就有一个繁荣的古驿站坐落在这秀水之滨。东来西往的朝廷命官、商贾侠客见此地风景精美,颇具杭州西湖之韵味,就称这里为边塞之地的新“西湖”。据史料记录,民族好汉林则徐当年发配伊犁时,途经西湖驿站歇脚喝茶,驿站及邻近的各族大众曾夹道相迎、挥泪相送,乌审。
胜地越千年,美名世代传!时至本日,当地哈萨克等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里仍把乌苏称为“西湖”。
今天的乌苏,2.07万平方公里的大地纵情沐浴在改造开放的东风里, 10镇、7乡、5场及境内兵团农七师六个团场,正以求真求实的风格在这块热土上刻画着更新、更美的时期画卷;哈萨克、汉、维吾尔、回、蒙古等36.5万各族国民,正以辛苦而灵活的双手编织着幸福、圆满的小康生涯。
80万亩肥饶的土地,种植着连年丰产的水稻和棉花;200万亩精良的牧场,风吹草低见牛羊;数十家以能源、酒业和加工为主的产业企业,入关跨国竞风骚!----农、工、商各业齐头并进,独特拓展着乌苏经济的碧海蓝天!
乌苏啤酒团体已与海内著名啤酒企业--四川蓝剑啤酒集团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着中国啤酒工业的航空母舰。清清新爽的乌苏啤酒,乌后旗,正以它味纯粹、口感好的奇特魅力,把酒香飘送到疆内外及西亚各国的土地上。
四棵树煤炭,暖和千万家!年产100万吨优质原煤的四棵树煤炭集团,长年稳固的为本市及精河、博乐、奎屯、独山子等周边县、市、区供给着工业和生活用煤。
乌苏水电站、热电厂,每年以1.5亿千瓦时的宏大电能,催念头声隆隆,点亮万家灯火!
以农产品深加工为工业的乌苏麦盖特棉纺有限公司、乌苏屯河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面粉厂、动物油厂、饲料厂等加工企业,正在把丰收的农产品加工成半成品、成品,销往疆内外、国内外,为乌苏发明着更多财产。农产品加工业的突飞猛进,反过来又极大的增进了农业走上特点化、粗放化、优质化的良性发展途径。
中共乌苏市委、市人民政府制订的各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更为乌苏经济的疾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气,疆内外及国外的一大量投资者怅然来到乌苏,先后投资近十亿元,接踵兴修城市集中供热工程、自然气入户工程、电石厂等大型工业名目,使乌苏的工业逐渐走上了全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乌苏,依偎着天山博大而广阔的襟怀,呼吸着准噶尔盆地清爽而污浊的空气,从而一直孕育出一处又一处神奇而奇丽的做作景色:从辖区东界乌拉斯台至西界甘家湖,在连绵近200公里的范畴内,顺次散布着乌拉斯台山地草原景致区、巴音沟游览风景区、滴水沟温泉工人休养院、待甫森高山园林风景区、夏尔苏木风景区、乌兰萨德克深谷神池风景区和世界最大的白杨沟泥火山天然景观区等。
独特而常见的白杨沟泥火山群,地处市西南40公里的白杨沟镇天山浅山区,是我国地质学家于2001年发明的、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泥火山群。圆形或卵形的喷发口多达四十余个,直径最大的1.6米,乌前旗,最小的仅有蚕豆大小,终年累月随同着咕咚咕咚的声音,喷出成千上万吨漂着彩色油花的泥浆。据化验得悉,泥浆中富含铜、铟、矾、钹等多种微量元素,存在极高的理疗、美容和科研价值。泥浆沿着多少千米的地层通道涌出后,迟缓地流向低洼地带,逐步构成“红河谷”、“烟云山”、“焚烧石”等形象独特的地貌,无不给人一种空灵飘渺、物化超然的遥想,使人感悟出天然与人生的协调境界!
乌苏,乌兰浩特,人杰地灵。乌苏各族人民在创造物资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很多誉满天山南北的精力财富:“全国双拥榜样城”、“全公民族团结先进市”、“自治区卫生城市”、“ 自治区精神文化建设先进市”、“自治区宣扬思维工作进步市”等几十个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分授予的声誉,明示了乌苏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