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末日终于没有发生 如果2012.12.31的最后一小时 ……
-
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 爱着这个城市 恨着这个城市 但都希望在这……
-
2012,被誉为“末日”之年。 它象征重生、象征拥有、象征寻找……



洛宁县区号:0379
洛宁县邮编:471700
洛宁县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南,洛河中游。东邻宜阳,西接灵宝、卢氏,北靠陕县、渑池,男士征婚,南连嵩县、栾川。货色长68公里,南北宽50公里,总面积 2306平方公里,地貌特点为“七山二塬一分川”。最低海拔276米,最高海拔2103米,成都交友论坛,年平均气温13.7℃,日照时数2217.6小时,洛南,年均匀无霜期216天,年降水量606毫米。县城距市府洛阳90公里,距省会郑州215公里。1996年经国务院同意,洛宁县被断定为全国对本国人开放县之一。
洛宁历史长久,钟灵毓秀。自北魏太和十一年置县,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境内有标志着中华民族文化渊源的“洛出书处”和“仓颉造字台”,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韬略英才遍布各地,海外及港台有不少洛宁籍的儿女,海内仅地师级以上干部及各类高等常识分子就有180余人。数以万计的洛宁才俊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繁华和洛宁的起飞默默贡献,这是洛宁的自豪,也是洛宁的财产。
洛宁文化残暴,山川奇丽,天然人文景观众多,有“北国漓江”之称的故县水库,全宝山森林公园,风景奇绝的神灵寨做作景致区,全省独占的楼梯山狩猎场,标记着中华民族文明渊源的“洛出书处”跟“仓颉造字台”,洋县,记录着很多历史传说的闯王坡、龙头山、香山寺、祖师墓,刻印着无数世间沧桑的千年银杏与万年古柏,显示着古代山县特点的山寨城池、旧道关隘、石刻碑碣和根雕石玩,都为洛宁游览资源的开发奠定了雄厚的物资基本。
今洛宁县,秦汉以来曾为宜阳、渑池二县地,泾阳,随该二县属宏农郡。至南北朝西魏于此置北宜阳县,北周改为熊耳县。皆因山水得名。隋义宁二年(618)改熊耳为永宁,此永宁建县之始,治所在今洛宁东北。明清均属河南府。经一千二百余年,至民国3年(1914)始改称洛宁县。
县志初修于明万历十六年(1588)县人田子坚,《内阁藏书目录》、《千顷堂书目》均著录,有年代,编者,册数;《澹生堂藏书目》仅著书名,它皆不显,但应为此书,似无问题。后人评此书“朴略不详,聊以记分野罢了!”(顺治《永宁县志》张鼎延序)书久快。子坚,隆庆三年(1569)进士,仕至四川金事。
清代凡四修:一修于顺治问,知县程万善主其事,县人张鼎延、锁青缙纂,泾源,顺治十年(1653)刊行。至乾隆五十五年(1790)修志时。此书已“埋没无闻 ”。(乾隆《永宁县志》孙楷序)今上海藏书楼仅存七、八两卷,幸纂修张、锁二人之序尚存。主修程万善字元夫,山东城武县(今成武县)人,顺治六年(1649)进士,泾县,顺治七年来任。纂修张鼎延字慎之,成都交友QQ群,来日启二年(1622)进士。入清仕至兵、工二部有侍郎。锁青缙字荩之,明崇祯十年(1637)进士,入清,官阶较低。康熙朝曾二修;国仅内存善本,泽普。乾隆志存书尚多,除原刻版外,尚有民国4年(1915)石印本。以上均称《永宁县志》。民国后一修,称《洛宁县志》,出版于民国6年(1917),除原版外,另有台湾成文出版社影印本。
清光绪间,县有相同声其人者,谓筹百金收罗消散旧志,集为全帙,先付石印若干部。今不见此书,亦莫明其真象。